工作动态
舌尖上的传统文化——“美食与生活”劳动实践课之五十八
发布时间:2024-04-11

329日,“美食与生活”劳动实践课程第五十八节课在东区教工餐厅开课。本次课程由我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党委委员、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李旭担任思政老师,由中式面点高级技师、高级西式面点师、中式高级烹调师孟呈娟担任专业老师,饮食服务集团芳华餐厅白案厨师韩跃娟和饮食服务集团办公室李伟分别担任专业助教和思政助教。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17名同学和校研究生会学术科技部的10名同学共同参加了本次课程。

  课程伊始,李旭老师以“清明团子,思乡情怯”为题,带来一节精彩的思政课。清明是我国唯一一个以节气命名的传统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李老师首先从这句诗描绘的清明景象入手,诠释了清明时节的气候、文化习俗、情感寄托与背后代表的忠诚和孝道,还有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接着,李老师解释“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人生观念。其蕴含的深意是个人修养和精神成长的三个阶段,它鼓励人们首先要认识和提升自己,然后去理解和尊重自然和社会,最终达到关爱他人和所有生命的境界。这是一种追求和谐、平衡和共生的生活态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至高人生境界。

为了强化劳动课程思政效果,李旭老师还专门为此次课程配套制作了三集清明专题科普视频,通过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为更多受众解读青团背后的传统文化与物候知识。

   接下来,孟呈娟老师开始进行制作青团的专业课程。她介绍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常吃的一道传统点心,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如今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青团的原材料是艾草粉,有祛湿、散寒、止血、消炎等作用,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的效果。

随后,孟老师邀请同学们上前观摩青团的制作。首先将艾草粉溶解,将糯米粉,粘米粉混合,放入盆中,将艾草粉混合水分次倒入;再将沙拉酱挤入肉松,用手抓匀揉成团;将面团按扁,取一个先前准备好的馅儿料放在中,虎口慢慢往上收;蒸笼里垫油纸,再蒸七八分钟即可食用。

在学习了基本制作方法后,同学们跃跃欲试,尽情享受自己的动手时光。大家相互配合,揉、搓,大拇指一压,一个个鲜绿又软糯的青团就制作完成了。肉松蛋黄馅儿、豆沙馅儿的青团一出锅,清香扑鼻,大家迫不及待分享起来,纷纷为自己点赞。

巧手做青团,清明共尝春。清明节蕴蓄人文与自然两大内涵,体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是中华文明赓续万年的基因密码。本次劳动实践课,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更是通过体验青团制作过程,提升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参与感、认同感,在继承与创新中涵养清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