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馅饼,深藏不露——“美食与生活”劳动实践课之五

作者: 编辑:何磊
发布时间:2021-12-08   浏览次数:58

馅饼是北方人最爱吃的一种烤焗面食,由饼皮包着馅料。“美食与生活”第五堂课是由中国烹饪大师、中式面点高级技师吴斌教同学们制作又鲜又香、皮薄馅大的馅饼。随着“美食与生活”劳动实践课程的名气逐渐在学院内传开,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幅提高。

吴老师首先介绍了馅饼的来源。西汉初年,有关面食的文字记载就多了起来,魏晋以后,饼的花样就有蒸饼、炊饼和炉饼之分,而炉饼则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馅饼。接着他一边和面一边讲解做馅饼的步骤:做馅饼的面需要糅合用温水调好的干酵母,揉透后放置一边发酵和醒发,接着是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调馅料,等面团发好后,揪成团,摊开将馅料包进去,按扁成大小、厚薄适中的馅饼,随后煎制即可完成。

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开始亲自实践做馅饼,和面、调馅料,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小组一次就能成功完成面团发酵的糅合,有的小组则因为经验不足,干酵母和面粉的比例不对而发生失误,这也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得来的、亲身体会得出的结论,才是靠得住的。

当自己的“杰作”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们的认可时,大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种可以品尝到的“成果”,无疑是对一个劳动者最好的激励与赞美。一份份油香四溢的馅饼随后出炉,同学们迫不及待开始吃起来,整个课堂充满了热闹欢快的气氛。

同学们在学做馅饼的过程中各显神通,既提高了劳动技能,又使他们感受到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明白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


(饮食服务集团、少年班学院)